摘要:在購買年金保險前,消費者往往會因為混淆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等概念而對年金保險望而卻步。因此,厘清被保人與受益人的區別,了解受益人的選取方法,對消費者來說至關重要。
在保險意識逐漸濃厚的大環境下,購買保險成為了多數人的選擇。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不再滿足于僅僅只為自己和家人配置基礎保障性保險,而是在此基礎上,將目光更多地集中于年金保險。然而,在此過程中,消費者往往容易混淆保險人、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的概念。其中,究竟被保人與受益人有何區別?在購買年金保險時該怎么選受益人呢?
一、被保人與受益人的區別
在購買年金保險時,我們常常會接觸到與其相關的“四個人”的概念,他們分別為:保險人、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
簡單來說,保險公司就是保險人,又被稱為“承保人”。投保人,就是交保費給保險公司的人,也是保單的主人,能夠退保和變更受益人。被保人則是受保險合同保障的人,有權向保險人索賠,且享有更改受益人的權益,同時,被保人與投保人可以為同一人,即自己為自己購買年金保險。受益人是指接受保險合同利益的人,也叫“保險金領取人”。
被保人與受益人,二者除了概念不同外,最大的一項不同之處在于,被保人不能被更換,而受益人可以被指定和更換。一般來說,被保險人未身故的情況下,保險金會賠付給被保險人本人,受益人只能在被保人身故的情況下,才能領取保險金。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二、該怎么選擇受益人?
受益人又被分為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兩類。
1、指定受益人
顧名思義就是被投保人或被保人指定的受益人,三者之間并非必須是親屬關系,投保人或被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分配保險金,按自身需求而定,這樣在理賠時也能更加高效。
2、法定受益人
即為《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在受益人沒有被指定的情況下,則默認受益人為法定繼承人。
一般情況下,更換受益人的做法比較常見,保險公司通常會允許投保人或被保人根據自己的意愿調整受益人名單,且受益人并不限于1人,可以是多人。
以上便是對于年金保險中設涉及到的,被保人與受益人概念的解釋,相信準備購買年金保險的消費者看完本文后,會在選擇受益人問題上更有底氣,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對于有養老保障或教育費用保障需求的人來說,為自己、父母或孩子配置一份年金保險,是不錯的想法哦!
上一篇
下一篇